工作动态

【厦大高教论坛2021】贺祖斌: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十大关系

2022/01/05 1133次浏览 分类:工作动态

  1月4日,《中国高等教育评论》收录“厦大高教论坛2021:普及化背景下大学高质量发展与课程教学创新”的多篇文章,其中,我校校长贺祖斌的文章《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十大关系》被全文刊登。

    现将文章转载分享。

一、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八大特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2019年毛入学率达到51.6%,2020年达到54.4%。按照马丁·特罗的大众化理论,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普及化阶段。

    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阶段特征是怎样的?根据马丁·特罗的大众化理论,精英化阶段、大众化阶段和普及化阶段特征有所不同。普及化阶段主要有八大特征:

    第一,规模普及化。主要表现在超过50%的家庭都能将子女送入高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于50%。第二,教育观转变。从精英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特权论到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国民权利论,再到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国民义务论,这个过程中国民观念的转变反映了高等教育的转变。第三,功能转变。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培养贵族的心智和个性,大众化阶段培养技术精英,而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是面向未来生活的。第四,教育信息化。疫情凸显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高等教育更加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第五,学习个性化。由于学生来源变得多样化、从业经历不同、弹性学制的出现,学生的学习方式趋向个性化、处处学、人人可以学。第六,教育多样性。指的是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机构和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第七,生源开放性。高等教育对希望入学或者有资格入学的人开放,如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第八,治理多元化。高等教育多元协同治理局面的形成,越来越受政府、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多利益群体影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现阶段,精英、大众、普及高等教育的三种形态同时存在,只不过是呈现的特征和方式有所变化。

    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

    什么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相信对于这个问题,不管是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出发,还是从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出发,大家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我看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因素和机制的有机协调与和谐发展。其最显著特征就是从以往谋求高等教育“量”的增长转向注重“质”的提升,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第一,从理念上看,要进一步认识影响高等教育系统的各种因素,剖析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组成、运行产出以及发展改革等方面的机制。在实践上,要协调处理好各种因素和机制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二,从结构组成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宏观层面,高等教育结构要日益完善;在微观层面,高等教育结构需达到一种协调和平衡。为此,高等教育必须要协调好高等教育内部治理与外部支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顺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完善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关系。

    第三,从运行产出看,高等教育系统运行的有机载体是其规模与结构,产出的目标追求是质量与效益,产出的理想模式是对高等教育规模与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实现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稳步提升。

    第四,从发展变革看,动态与平衡是高等教育系统健康稳定的基本特征,发展与变革是促进高等教育系统不断健全和完善的条件和动力。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关系,需要从宏观与微观、纵向与横向等视角进行全方位的审视。

    三、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我总结出高质量发展的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是多元交织、有机结合的整体,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一,内部治理与外部支持的关系。内部治理需要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放管服”改革落实机制,深化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外部支持需要从政府、理事会、基金会、资源方面进行优化。

    第二,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的关系。从政策导向历史看,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内涵式发展提升了高校的规模经济效益,加快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高等教育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

    第三,办学结构与办学效益的关系。处理好高等教育结构与效益的关系,要科学调整高校的布局结构,结合所在区域产业发展特点进行特色发展。

    第四,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关系。从本科教育来看,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来推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加强一流本科教育。从高职教育来看,要由以往追求规模扩张转变到注重办学质量提升。

    第五,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关系。处理好这对关系需要从多个层面积极支持民办院校的改革与发展,统筹协调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的联动发展,并且把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第六,教育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上要加快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科研服务上要瞄准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注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七,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的关系。高等教育十四五战略规划需要从未来5-10年国家产业结构、生态建设、国际局势以及社会治理等多个层面来分析机遇与挑战、看到矛盾与问题、寻找破解和出路。

    第八,一流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高校要进一步明确“一流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争取在不同的办学层次和领域实现特色发展,争创一流水平,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第九,优势传承与融合创新的关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保持高等教育本土化的前提下,国际化办学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十,本土化与国际化办学的关系。高校既要“引进来”,提高本土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又要“走出去”,提升本土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结语

    纵览以上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大关系:从高校治理到办学体制与类型体现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与构成;从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到高校的几大基本职能聚焦高等教育系统的运行与产出;从定位规划、传承创新到本土化与国际化办学关注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与发展坚持有机协调与和谐发展。

    坚持有机协调与和谐发展的理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认真处理好以上十大关系,将势必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15Xg0vN8nacB7HiM2uaFw


分享到:
相关链接:
版本所有 广西师范大学 | 地址: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1号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起文北楼6楼| 邮编:541006 |反馈意见:gxsdfgb@gxnu.edu.cn
桂ICP备05000954号-1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